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寇露出狰狞的侵华獠牙,疯狂地践踏中华河山,1937年11月24日日寇4架飞机第一次轰炸长沙后,又多次窜入长沙上空扔炸弹,长沙战火阴霾密布,长沙的生活和各学校的教学活动受到严重干扰。

面对日寇的肆虐,青年学生的热血巳沸腾,原来宁静的校园巳放不下一张读书的桌子,有些同学投笔从戎。随着汉口、广州沦陷后,长沙由后方转为前方,日机对长沙的多次轰炸,长沙人们的生活和生命受到严重的威胁。

湘雅医学院决定西迁,西迁前部分教职工1938年4月22日合影于长沙。

沅陵湘雅护校1944年早操
1938年8月初,经多方考查湘雅医学院议决西迁贵阳,随着战火的蔓延,湘雅医学院及医院先后分迁贵阳、耒阳、沅陵、益阳安化东孝坪。
湘雅医学院由护理部主任陈琰如、内科医师吕静轩,带检验师、葯师、老工友各1名,护士5名,外科医师1名,计11人,在沅陵的交通要点的驿码头汽车站设门诊。
1938年12月在沅陵县东树湾建设湘雅医学院沅陵分院。

1938年11月12日夜晩,“文夕大火”将长沙烧得几成废城,日寇逼近湖南,长沙各商学机关疏撤,湖南省政府的行辕迁到沅陵。
1939年1月湘雅护病学校、仁术高级护士职业学校召集流散沅陵的本校学生,收容常德流浪沅陵的学生55人,正式复课于沅陵,开启了湘雅护病学校和仁术高级护士学校的联合办学。对外均称湘雅护校。


湘雅医学院沅陵医护人员合影

长沙仁术医院工作人员合影于沅陵1945~1947

湘雅护校的教师

忠实于湘雅护校的历届毕业生:左起王泰元(毕业于1925年)李雯晴(毕业于1932年)陈琰如(毕业于1930年)杨传治(毕业于1932年)1944年摄于沅陵

各党派加强抗日动员活动,支援前线抗战工作。
学生社团积极组织活动,支援抗战。

1944年国民党湘雅沅陵支部

湘雅护校学生会1944年摄于沅陵
1939年沅陵霍乱大流行,湘雅在县城东郊的三吾古寺内增设湘雅传染病医院,湘雅医护人员全心身投入,积极的抢救霍乱病人,取得的成绩受到国际联盟霍乱委员会的特别重视和赞赏。

沅陵霍乱大流行,突显公共卫生的防疫和群体的预防。这是湘雅护校1944年公共卫生护士实习。

沅陵湘雅护士学校学生在病房实习

沅陵湘雅护校1944年在病房实习

沅陵湘雅护校学生1944年在示教室练习

沅陵湘雅护校1944年排球队

沅陵湘雅护校球队1944年

沅陵湘雅护校1944年早操

沅陵湘雅护校1944年毕业照

1944年湘雅医院全体师生合影于沅陵

1944年湘雅护校全体师生合影留念于沅陵

湘雅37班1945年9月6日摄于沅陵
湘雅分院的同仁及护校学生70余人1945年10月21日乘船径水路,过洞庭,逆湘江于10月8日达长沙。

1939—1945年的抗战时期,仁术高级护士职业学校与湘雅护校在沅陵合作办学7年,仁术学校共毕业32名学生,湘雅的史料均有记载。
资料图片来源:
1、湖南仁术医院政务概要
2、湖南红十字会钩沉
3、黄珊琦 中南大学档案馆 湘雅医学院沅陵分院
4、湖南省档案馆馆蔵 全宗67目录1卷号8 《两校合作》
5、中南大学档案馆 湘雅分院、仁术卫校抗战时期在沅陵
6、沅陵档案馆 沅字0001号 护校沅字公函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