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长沙红十字会医院由中国红十字会湖南分会拨款,湖南慈善事业产款委员会出资,将"长沙红十字会医院"改组为“仁术医院"(现湖南省人民医院)并扩充"仁术护病学校“(现湖南医药学院),以训练护病人员。
聘颜福庆为院长、王光宇、龙毓莹、陈怀皋、王耀、李启盘为医师,并以王光宇兼事务主任,陈怀皋兼会计主任。

仁术医院大门

仁术医院挂号处

仁术医院发药处

仁术医院门诊室

仁术医院手术室
1926年北伐军兴,仁术医院大量收容伤兵伤员,数量较多,不得巳在北门外晴佳巷设临时医院,聘医师伍善同为主任,持续半年,共医治负伤官兵540余名。


仁术医院普通病房
仁术医院除接待治疗负伤官兵外,还在湖南红十字分会组织下派医师护士学员组成救护队赴各地参加民众运动,担任救护医疗事宜。

北伐战争时湖南红十字会第十六手术救护队合影

湖南省军政府主席何键为医院提词“博爱谓仁”
原仁术医院院长颜福庆于1927年辞职,王光宇接任院长,1929年主持动工改建西楼一楹,办公室一楹。

办公室一楹
1930年,中原大战,战火延及湖南,长沙、岳阳受累最烈。
仁术医院浱医师单傅烈,看护训练所一班毕业生护士佘绍岳组织救护队至汨罗担任平江难民医疗救护工作。
1930年12月仁术护病学校,呈准湖南民政厅备案。

1933年4月,向中华护士会注册,派护士长舒天赋女士主持。确定以后每年招生一次。6月与各医院合办湖南看护训练班于惜字公庄,毕业者五十人。
1935年7月24日,奉教育部令,更名为“私立仁术高级护士职业学校”成立校董事会,并推李启盘任校长,杨家鸿为教导主任,余绍岳为实习主任,11月呈请教育部备案。
仁术高级护士职业学校董事:方克刚、左学谦、伍蔚湘、伍善同、何元文、李启盘、吴晦华、易铮、彭国钧、黄元吉、曾宝荪、舒天赋、张维、刘经瓘

办学宗旨:以造就品格健全、学识兼优之医务卫生护士人才。
学校精神:不怕苦、不畏难、能牺牲、能奋斗
共同目的:促进和保障人类健康
办学目标:
1、培植救护人才
2、医疗平民疾病
3、救治战时将士
4、增进人群健康
肄业期定为三年,试读期定为五个月。
课程修习:国文、英文、公民、解剖生理、细菌、寄生虫、化学、药物、社会、心理、护病、内科、外科、公共卫生、产科等基本学科。
训育标准如下:
1、学生应有绝对服从党国的策略及指挥。
2、学生应有光明忠实的言行。
3、学生应有勤勉耐劳的习惯。
4、学生应严守秩序与时间。
5 、学生应有为公众服务的精神。
6、学生应惜时节用。
7、学生应做事认真养成独自负责的能力。
8、学生应有礼貌及端庄整洁的习惯。
10、学生应锻炼健全身体。
11、学生应禁绝一切不良嗜好。
12、学生应有向上研究精神。

试读期征收学生膳食费40元,书籍制服自备;试读期满成绩及格者,均给以奖学金,(学膳费全免)以示鼓励。其实习成绩勤谨者,每年分别给予24元~48元之津贴。
1936年5月12日仁术高级护士职业学校,举行第八届毕业仪式及游艺会。
1924年至1938年全面抗战爆发仁术高级护士职业学校共招收六个班学生。
第四班:杨大鹏、刘承志、刘震湘、杨晴凯、欧阳美
第五班:黄少逸、颜品超、刘荷君
第六班:黎梦平、曾庆芳
第七班:任复初、唐佩兰、汪敏初、张寿康
第八班:张合徽、周永斌、龙世球、汪景湘、聂松延、聂遐仙、李静、王凯
第九班:赖素祥、堂淑君、魏彦芳、袁琪、袁传贞、林碧如、谭仲蕴、王昌敏、沈淑如、成诗蔚、刘佩英、罗健恩
第十班:王绍华、贺善义、冯雅、罗健恩、黄时龙、方载阳、刘震球、潘大清、张耀寰、王喜琴、李贻华、刘爱美
资料图片来源:
1、湖南仁术医院政务
2、湖南红十字会钩沉